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聚焦 > 正文

新动态:打卡点+1!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项目新进展

2023-02-28 12:00:01 建设二处,江北新区建交局

刚刚过去的双休日,南京迎来如织客流,全市景区接待游客482.97万人次。


【资料图】

除了到梅花山赏梅、玄武湖泛舟,想不想逛朱自清《背影》同款车站、看《情深深雨蒙蒙》中的告别月台、听文学巨匠们的“出行轶事”……正在蝶变的浦口火车站,即将为你开启不一样的打卡体验。

作为江苏省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和南京市城市更新第二批试点,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按照渐进式、织补式的“微更新”改造理念,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城市更新。其中,占地约1.3万平方米的启动区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,预计将于上半年对外开放,届时将为市民游客提供一处新的网红打卡点。

老街区,新颜值

从临江路拐进火车站片区,极具设计感的“大马路”牌坊首先映入眼帘。优雅的青灰色调,精致的勾花雕刻,工业风与文艺范巧妙融合。穿过弧形的拱门,时光恍若倒流,瞬间穿越百年。

铜质路牌上印刻着风雨连廊造型的logo,彰显浓浓的文化特色。复古的交通亭静静伫立在街边,透出满满的近现代风。车站外的街角转向,见证了多少迎来送往、相聚别离。

作为曾经的南北铁路交通枢纽,火车元素是这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。大马路与沿江路交叉口,一辆绿皮火车头格外醒目。车身斑驳,是岁月镌刻的印记;铁轨绵长,是游子漂泊的远方。生动再现的津浦铁路“老场景”,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。

火车站旁的津浦路上,早已没有了往日人来车往的喧嚣。经过修复,路边的建筑墙面重新恢复了砖红的底色,“振兴旅社”“津浦烟酒”等原生态字迹依旧清晰可见。百年时光在这里驻足,氤氲着烟火,蹉跎了岁月。

老建筑,新工艺

历经岁月变迁,启动区内许多历史建筑“骨质疏松”,亟待修缮。项目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,通过隐蔽钢圈梁提高老建筑的结构稳定性,并采用标准修复砖粉、文保专用勾缝剂等新材料进行外墙面处理,让修复后的墙体安全坚固,同时还能保留厚重的历史感。

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马路15号是片区内保存较好的一处老建筑。砖木结构的双层房屋,楼上是住家,楼下是店铺,浦口曾经家喻户晓的浦益饭店就在这里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屋面渗水、油漆脱落等“病害”让这座老建筑渐渐失去生机,变成一副饱经沧桑的模样。

大马路15号修缮前

按照“最小干预、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项目引入专业古建筑修复团队对大马路15号实施保护性修缮。老房子的木质梁柱结构被完整保留下来,破损的木构件按原材质、原规格、原尺寸进行加工替换,通过传统工艺的织补和修复,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建筑风貌。

大马路15号修缮后

走在街区广场上,素雅的黄锈石地面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得益彰。“石材尺寸、缝隙控制是影响铺装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,”施工单位大陶路桥项目负责人介绍,“我们通过CAD排版、工厂化定制、水刀切割等多种措施把控拼装精度,并选用10公分厚的石材,确保美观的同时也更坚固耐久。”

老车站,新业态

百年前的浦口火车站,每当汽笛声响起,南北客流在此汇集,这里便是南京最热闹的地方。为唤醒老车站的新活力,启动区将引入文博展示、创意书店、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,打造集游、购、食、宿、娱多功能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。

津浦路4号原来是铁路职工公寓,此次更新对房屋进行了翻新加固。这里即将入驻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旧物循环平台——“旧物仓”,通过老物件展示分享,对城市历史进行采集、整理及场景化再现,打造一座活化的城市记忆博物馆。

津浦路4号修缮后

津浦路东侧的6排红房子以前是铁路老职工宿舍。这里经过修缮,后期将引入国潮文化、沉浸式体验、特色住宿、潮流摄影、独立音乐等元素,打造成南京人的潮玩地。

未来,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将整合“铁路文化展示区、仓库创意展示区、综合生活服务区、滨江休闲景观区”四大主题功能区,拓展“滨江文学打卡、红色革命教育、百年历史建筑老街”三条游览线路,让老车站承载新功能、焕发新活力。

一座浦口火车站,半部南京近代史。多少轮回变迁,藏在风雨连廊下,刻在青砖红墙上,蒙在时代微尘中。有力度、有温度的城市更新,正在为百年老站开启蝶变新生!

素材来源:建设二处,江北新区建交局

照片来源:市建委新闻中心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