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聚焦 > 正文

阿斯巴甜,反转了

2023-07-03 17:17:46 浙江日报

潮新闻 记者 朱平

“阿斯巴甜(Aspartame)将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宣布为‘可能的一类致癌物’”,还记得上周的这条热搜吗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同事说,那天她回家聊起这个话题,亲密室友的手里正拿着一罐无糖可乐,犹豫了10秒钟,他选择放回了冰箱。

随后24小时内,熟悉的反转剧情出现,国际甜味剂协会称,阿斯巴甜致癌结论有误导。WHO表示,在进一步展开检测和风险评估后,参与评估的两大机构将于7月14日发布结论。

阿斯巴甜,这个世界上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剂之一,短短几日在风口浪尖上不停反转。

其实,围绕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,数十年来就争议不断,为什么各方仍然关注这次的“定性”?

方糖和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片,图源视觉中国01

它们,随处可见

除了阿斯巴甜应用超广,饮料、药制品、无糖口香糖等等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。

发布机构的影响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参与评估的两大机构分别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(JECFA)。

阿斯巴甜的分子结构,图源视觉中国

其中,IARC是WHO旗下的机构,官网显示,该机构汇集了流行病学、实验室科学和生物统计学等方面的学科,以确定癌症的原因,从而采取预防措施,减轻疾病负担和相关痛苦。

IARC的信息本身没有强制性,但因为观点可能间接影响监管部门的决策,因此受到行业关注。

如果说,IARC是对致癌性做出“定性”结论,那么另一家机构JECFA就是来回答“定量”的问题。

再来看看,世卫组织致癌物是怎么分级的?

癌症细胞,图源视觉中国

IARC一般将致癌性分为5种水平:1类(有确认致癌性)、2A类(很可能有致癌性)、2B类(有可能致癌)、3类(尚不能确定是否致癌)、4类(基本无致癌作用)。

之前,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过近千种致癌物的清单,其中,一些常见的一类致癌物,我们身边就有,比如烟草、酒精、黄曲霉素、咸鱼、槟榔等。

槟榔,图源视觉中国

02

甲醛、槟榔、酒精、烟草……

那些致癌物被点名后,命运又如何?

我们找来了名单上“知名度”较高的几种致癌物,看看当下身边人对它们的态度。

比如甲醛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,甲醛可能诱发白血病,引发鼻咽癌、直肠癌的风险也很大,而新装修的房屋通常是甲醛活跃的重灾区,所以新装修的房子不能马上入住,要先通风处理,降低甲醛含量,成了很多人的共识,同时装修市场上各种环保材料也被带火。

甲醛分子模型,图源视觉中国

再比如槟榔,2003年被就IARC列为一级致癌物,近几年社会对槟榔危害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,全国多地掀起禁售槟榔潮,槟榔在国内不少地方早已不是随意购买、随意咀嚼的商品。

但和以上几种相比,更多被列入“黑名单”的致癌物,日子都没那么难过。酒精、烟草、咸鱼、烧烤……明知伤身,很多人并不忌讳,照样狂炫。

大家如此“拼命”,是忘性大,还是胆儿肥?

03

“拼命”心理

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,还很迷恋,这种行为在心理医生看来,很简单,就是个“心理问题”。

“任何行为都是有功能的。”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二科主任马永春表示,对那些不愿戒烟戒酒的人来说,喝酒抽烟也是有功能的,通过这些行为,他们感到放松,达到取悦自己的目的,简单地说,就是他们在吃下这些东西后,多巴胺分泌会增加,让身体有种满足感。

随着周边环境压力增加,这种自我取悦的需求也会被放大,从这个角度看,食用“一级致癌物”和选择熬夜打游戏一样,都是通过寻求刺激,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。

在此过程中,无论外界怎么强调烟酒、熬夜会对身体带来伤害,参与其中的人还是会选择无视,马永春说,这种反应类似医学上的“不应期”概念,好比孩子经常被家长说要努力学习,读不好书就没前途,话说得过多过猛后,家长会发现孩子对此已经完全无感,最终无应答。

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,图源视觉中国

同时致癌物并非碰了就会得癌,概率只是个参考,对很多人来说,自己没碰上就是不存在的问题,除非有了切肤之痛。

马永春举了个身边的例子。前不久朋友聚会,一个常年抽烟的朋友突然宣布,以后不抽烟只喝酒了,大家都纳闷一天两包的他怎么做到说戒就戒的,凭着职业敏感度马永春给出了答案:他一定是生病了。果不其然,朋友说前不久肺割掉了1/4。

读懂了这种“拼命”心理,我们可以预见,7月14日,阿斯巴甜会不会被判定为一级致癌物,对一个爱喝无糖可乐的人来说,或许并不重要了,因为夏天那罐冰爽的快乐肥宅水一定不会少,毕竟做人呐,开心就好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