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聚焦 > 正文

​私有云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,“可进化”是一把尺

2023-06-28 11:27:28 商业新知网

中桥咨询2022年发布的一份云计算调查数据显示:在“未来12个月公司的IT形态以哪种为主”的问题中,21.3%的大型企业选择了私有云;在“未来24个月公司的IT形态以哪种为主”的问题中,私有云的占比稳中有升,达到23.9%。从这组数据来看,对于大型企业来说,或许公有云并不一定就是最优解。但是不可否认,具备较高的整体可用性,能够持续平滑升级,并不断提供新的能力以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,是公有云最大的魅力所在。

01

“真假云”之辨


【资料图】

在云计算1.0阶段,云计算主要用于互联网公司、中小企业或者作为企业级用户补充的资源,如用于测试开发、审计、系统或应用升级等;如今迈入云计算2.0阶段,具备企业级一致性的云计算已经成为支撑云原生、IoT、AI等新应用的核心资源。如果说,在云计算1.0阶段,私有云已经被证明是“可用”的,那么在云计算2.0阶段,“好用”则是用户对私有云最大的期许。

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,这中间要实现怎样的跨越呢?在云计算1.0阶段,也就是传统私有云,主要解决了数据中心资源整合、降低成本和提高可管理性等基础问题,所谓的私有云平台基本都是定制化的,千人千面,造成部署和运维都十分复杂,且无法实现平滑升级,商业模式仍处于以licence为主的软件时代。也有人称之为“False Cloud”(假云),因为云平台的设计并不是以支持现代化应用为出发点,而且云平台本身也不是一体化的,大多以云管为核心,将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不同模块进行组合或集成交付而已,不仅交付周期长,而且交付的结果并不能真正体现云应该具备的简单、弹性、灵活等特质。

何为“True Cloud”(真云)?

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新一代私有云,它首先是一个一体化的产品,彻底摆脱了“项目制”或“定制化”的影子,基于一体化的架构设计,能够从最小规模起步,如几个节点,并可按需扩展至成千上万个节点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证客户所需的高性能、高可用性、健壮性、安全性、弹性、灵活性、易用性等,为用户提供一致的应用体验。

其次,新一代私有云要实现平台与服务的彻底分离,软件定义和硬件的完全解耦。所谓的平台其实就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操作系统,或者称作引擎、内核,而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与之分离,以一种服务的形式存在。如此一来,每一项服务都可以单独升级、扩展和维护。引擎能够驱动所有服务,而所有的服务都是可编程化、可API化的。站在应用的视角,引擎之上的每一种服务,就是一个应用场景。整个数据中心从应用的角度也就变成了真正的“场景化”。从商业模式上来看,引擎相对稳定,可沿用licence模式,而各式各样的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服务则可以采用订阅模式。

最后,新一代私有云是可进化的。有些人将可进化误解为可升级。升级的内容主要是打补丁、修漏洞,是软件时代的产物。我们所说的可进化则是云服务时代的典型特征,它是一个动态、持续、无缝无感、自动化的过程。具体来说,进化不仅仅是软件功能、模块的升级,内核也要升级,而且要自动化地完成,在这个过程中,系统不能停机,数据不用迁移,业务不会中断。

与其说可进化是一种技术手段,不如说它是一种设计思想与架构原则。众所周知,适者生存。可进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随需应变,无论硬件基础设施如何快速迭代,也不管应用如何改造创新,可进化的云平台都能如影随行,平滑无感地适应这些变化。传统私有云之所以不是可进化的,因为它在最核心的架构设计上就没有将持续可进化作为首要目标,而基于传统架构技术打造的软件系统具有的最明显特征,就是有版本之分,即肉眼可见的的软件生命周期。由于架构上的巨大差异,造成软件版本在升级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推倒重来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铲车式”升级,从而带来了时间、资金、人力等成本上的压力。而这些压力对于可进化的云平台来说则是天生免疫的。

可进化作为新一代私有云的DNA,是衡量“真假云”的一把标尺,也是企业级客户“用好云”的根本保障。

02

康庄大道 殊途同归

在业内早最提出可进化概念的是易捷行云EasyStack,并已在其新一代私有云平台上落地应用。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私有云平台从核心架构上来看,实现了基础平台与产品服务的完全分离,可以按照场景进行灵活的组合,且具备平滑、独立升级的能力;从平台软件层面上看,能够持续地以平滑升级的方式获取新的技术能力,不必重复建设,做到“一次建设,长期使用”;从产品架构形态上看,能够适配不同的业务需求,或以虚拟化为主或以容器为重,对于裸金属、存储等的支持亦是一样,而且部署规模可以由小到大,架构由简单到复杂;追根溯源,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私有云平台的产品内核基于开源生态产品化理念,来自开源、高于开源,能够持续地将开源生态中多样化的组件、模块有机、稳定地整合形成产品,并推送至每一个平台之中,从而实现了内核可进化;从应用体验的角度,可进化是一种渐进式上云的方式,用户通过购买可进化的数字基础设施,以获得系统的进化可能,并沿着进化的方向,渐进式地进行建设、扩展、升级,以满足不断产生的新的业务需求。

易捷行云EasyStack可进化架构的实现得益于从一开始就遵循Design For Failure的原则,基于全平面统一架构,实现业务与控制逻辑分离、组件与服务保持合适粒度并高度自治,并采用增量式构建的方式,具有API治理、数据模型与持久化、Low Code 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等特点。正是基于上述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,又经过9年的打磨与优化,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易捷行云EasyStack可进化的数字原生基础设施在行业用户中落地生根。

回顾过去,早在2015年,易捷行云EasyStack便引入Linux,推出了专门面向云平台的Cloud Linux。拥有Linux内核级开发团队,这是许多像易捷行云EasyStack这样的创业企业梦寐以求的,更是实现内核可进化的关键保障。

云原生时代的到来,为可进化概念从理想照进现实推开了一扇门。2016年,易捷行云EasyStack实现了OpenStack与Kubernetes的融合,率先实践了LOKI(Linux OpenStack Kubernetes Infrastructure)开源基础设施标准;2019年,易捷行云EasyStack将云平台微服务化,发布了基于云原生架构的新一代私有云;2022年,易捷行云EasyStack基于数字原生基础引擎EOS,发布了包括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ECF、云原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ECNF、数字全云能力解决方案ECS在内的三大数字原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。至此,可进化的云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统一,整体可进化的目标达成。可进化被验证不仅“可用”,而且“好用”,是未来私有云建设的方向和标准。

可进化的云并不是易捷行云EasyStack的一家之言,更不是一个特例,而是私有云发展的必然和大势所趋。云在部署的早期,应用相对简单、规模也有限,基于OpenStack或其他云技术,打造一朵定制化的云,覆盖几十甚至数百个节点,并不是难事,也完全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资源虚拟化、统一调度等方面的基本需求。但是随着云的规模不断扩大,新兴应用层出不穷,节点从数十、几百猛增至成千上万,原来“固化”的云在升级时面临技术、资金、成本、人力等多方面的瓶颈。在这种背景下,以平滑无感为特征的可进化就成了“刚需”。

易捷行云EasyStack率先洞察了云演进的趋势、变化的客户需求,创新性地提出了可进化的理念。在从超融合转型企业云之后,Nutanix也提出要实现IT基础架构的现代化,简化的同时提升IT系统的效率,并持续降低成本。此后,Nutanix无论是在产品的演进,还是在与像ServiceNow这样致力于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公司合作时,目标只有一个,那就是帮助客户打造自我驱动型,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并且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数据中心,进而提供像公有云一样的服务模式和体验。在从虚拟化走向应用现代化后,VMware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,从Project Pacific的发布到VMware Tanzu的推出,寄希望通过云原生技术,重新定义应用的构建、管理和运行方式,为云应用打造一个平滑、融通的平台。

“自我驱动”也好,“应用现代化”也罢,这其实与可进化的云异曲同工,是对可进化的不同阐述和实践。只有可进化架构才能给客户带来在私有平云台之上“像公有云一样的体验”,才能让客户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创新上,而不是纠结于云平台的升级、扩展。

赛迪顾问在其发布的《2020私有云系统平台市场研究》中,定义了“新一代私有云”,并提出新一代私有云的“一体化、场景化、升级化”三个典型特征。其中,对升级化的解释是,新一代私有云能够实现平滑升级,以敏态模式满足客户业务场景的平滑演进,支持按需付费的云服务模式,其本质就是可进化。

若问私有云的未来在哪里?可进化才是康庄大道。

03

兼顾当下 面向未来

时至今日,业内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:上云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修课。但是,做好必修课也是有讲究的。比如,你选择的云是不是产品化的,是不是可以平滑升级,是否会被绑定,是不是很沉重,运维是否简单易行,开放性又如何?一句话,“可进化的云”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。

还记得从2014年开始,OpenStack便在国内大行其道。但是在最初的热潮退却后企业发现,OpenStack并不能一劳永逸,比如OpenStack本身比较复杂,通常是按项目落地,定制化的比例很大,而且超过上千个节点后,性能、扩展性等也会有问题。2015年-2016年,当企业上云的步伐逐渐加快,很多企业的私有云却面临着不能升级的尴尬。

企业私有云既要确保成熟、稳定,同时又要可进化。2017年左右,当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开始兴起,升级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迎刃而解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易捷行云EasyStack关于可进化的实践开始逐步落地。2018年5月,易捷行云EasyStack推出了可进化的云化超融合的第一个版本,整个平台全部Kubernetes化。现在回想起来,在探索可进化的道路上,易捷行云EasyStack曾经在“无人区”独行18个月,最终将平台与服务分离,抽象出一个极薄的操作系统,即数字原生引擎,将计算、存储等都变成服务,可以单独升级维护。一场私有云的革命拉开帷幕。

云原生给了易捷行云EasyStack先人一步的机会,也为私有云“焕新”开启了加速通道。从成立至今,易捷行云EasyStack一直在摸索中前行,不是为了传统的升级,而是面向未来的云平台的长久可进化。这是易捷行云EasyStack在革自己的自己命。风险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。

今天,易捷行云EasyStack能够凭借可进化屹立新一代私有云的潮头,底气何来?易捷行云EasyStack是一家创业公司,从规模来说也还是一家小公司,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投入上千人的团队用于研发。但也正是因为“小而美”,易捷行云EasyStack从平台可复用的角度找到了云平台可进化的捷径,并经过9年的打磨,以产品化的方式赋予了组件可复用的能力。这是市场和客户需求倒逼出来的,也是易捷行云EasyStack忠于衷心的坚定选择。

从加入私有云的阵营的第一天开始,易捷行云EasyStack就没有考虑过“方案组合”这一折中的路径,而是坚守一个公司、一个产品,基于一体化的产品设计,始终在这一个产品上持续演进,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、统一的应用体验,实现统一的升级和演进。这条产品化的道路虽然起步艰难,但是避免了方案组合中每个产品模块各自为战、难以统一的麻烦,实则是事半功倍。

从最初的超融合到现在的私有云,易捷行云EasyStack提供的是同一个架构、同一套代码,超融合的用户可以无缝扩展至私有云,而且以后越是规模扩大,这种平滑无感的一体化演进的优势越明显,让用户的云平台能够随着业务的扩展持续“滚”动起来。

从用户的角度,他们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解决平台交付即是终点、平台僵化的问题。这也是可进化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认可的重要前提。在可进化理念的指导下,云平台的内生能力可持续提供,并提升了平台的强健性。可进化的云平台纵向对上可持续原生提供新功能,实现服务的多样性;纵向对下可兼容硬件迭代周期,实现资源多元化;横向可持续拓展生态,带来功能的完整性,满足当前需求并兼容长远。总之,可进化是最能保证客户投资回报,使得客户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正确途径。

众所周知,公有云是没有版本概念的,所见即所得。未来,私有云的演进和体验也会像公有云一样,所见即所得。虽然这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,“可进化的子弹可能还要再飞一会儿”,但是这一方向是确定无疑的。